随着机场规模的增大,近机位需求越来越多,旅客步行距离越来越长。T3A航站楼通过优化航站楼的构型和设施布局,系统性地减少了旅客步行距离和楼层转换,最远步行距离约600m,为国内同等规模机场中最短。
航站楼构型因地制宜地采用“H”形,是此种构型机场在国内的第一个建成案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适应性:总体规划中二、三跑道间距1 650m,在此范围内“H”构型是兼顾空陆侧用地集约、陆侧交通运行高效的最佳选择;2)高效性:“H”构型提供了相对最多的近机位岸线,同时前列式结合大港湾的机位布局也便于飞机高效运行;3)功能性:“H”构型的航站楼使得旅客中央处理大厅到4条登机指廊的距离均衡,有效地减少了安检后旅客的步行距离。
规划用地内西高东低,高差较大。因此,航站楼东西两侧的站坪标高设计对整体场地土方平衡及投资的影响巨大。据民航院测算,东侧每降低1m标高,整体土方的投资可以节省约1亿元人民币。
兼顾站坪飞机滑行顺畅及楼内旅客流程合理两方面的需求,航站楼最终实现了东西两侧服务车道边4.0m高差的设计,楼内则采用分隔、坡道、扶梯、台地等方法灵活处理,在不影响楼内流程效率的前提下,节省东侧飞行区1 000多万m³土方数,大幅减少了土方开挖与回填,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并节约了投资。

航站楼东西向剖面示意图
重庆江北机场T3A航站楼与楼前的交通中心以一体化设计实现了竖向多标高相连,共同形成了一个高效率的交通综合体。它集合了飞机、高铁、地铁、机场大巴、长途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工具,同时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服务,使得旅客在零换乘的同时可以获得更舒适丰富的旅行体验:1)高铁、地铁站厅距离航站楼仅100m的步行距离,使重庆机场成为国内机场与高铁换乘距离最短的机场之一;2)出租和机场大巴站台紧邻航站楼首层陆侧车道边设置;3)长途汽车站位于楼前交通中心南端,宽敞的候车厅及充足的发车位为换乘旅客提供了舒适的环境;4)旅客过夜用房、餐厅等商业设施也设置在交通中心内,高效满足旅客在舒适步行尺度中的各类需求;5)GTC的地下站厅与未来T3B的安检及APM车站直接相连,为T3B出发旅客提供了最直接便捷的流程。

综合交通枢纽

值机厅

行李提取厅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重庆,巴渝文化发源地,历史源远流长。重庆,两江汇流之地,气势雄浑壮阔。
T3A航站楼作为彰显城市魅力的门户与窗口,深厚的历史内涵与独特的城市印象将在这里呈现。方案设计将“比翼神鸟”与“两江汇流”的意象融为一体。“比翼双飞”延续自巴人的神话传说,寓意城市和谐发展、走向世界的美好愿望,为重;“两江汇流”突显了重庆对多元文化的兼容并蓄,为庆。

大厅夜景
完整的大屋顶将中央大厅与四边的指廊统一在一个连续流畅的大空间里,既流畅又通透,为置身期间的旅客创造了大气舒适的空间体验和简洁明了的空间导向感,使空间成为旅客最好的向导。航站楼建筑外部造型以流畅的曲线为基调,从来自两侧指廊的曲面向中央汇聚,如同江水汇流,山峦连绵,比翼相联,振翅欲飞。

入口边庭

行李处理机房
T3A航站楼是一座与时俱进的绿色、智能的机场建筑,它立足当前,面向未来,坚持“人文、智慧、绿色”三大设计理念,因地制宜地采用了众多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
方便旅客、提高服务水平是机场建设不懈的追求,本次T3A航站楼采用先进适用的智能化技术,成规模使用自助行李托运系统,成为国内首家大规模使用自助托运行李系统的机场。同时,机场采用RFID编码系统实现行李的高效定位跟踪,采用智能泊车系统提高车库的使用效率。

到达廊
绿色节能也是本次设计的关注重点。空调冷源使用水蓄冷节能技术,并采用自然通风采光和智能楼宇控制系统提高舒适度及节约能耗。中水回用,用于室外地面冲洗、绿化浇水、GTC车库地面冲洗,节约水资源。

流畅的屋面高侧窗

金属屋面及天窗